拜仁慕尼黑中场基米希在接受采访时坦言,尽管美国民众对体育充满热情,但目前世俱杯在当地尚未形成欧洲球迷熟悉的狂热氛围。他表示:“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感受到那种狂热的氛围。不过我们也还没真正融入这里的生活。可以感觉到这里的人们对体育很热情,但这里当然也有其他的运动项目。” 这番言论折射出世俱杯在美国本土化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。
从数据看,世俱杯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。一方面,每场比赛观众人数均超过 2 万人,部分焦点战如迈阿密国际对阵开罗国民的揭幕战吸引了超过 6 万名观众;另一方面,前三天平均上座率仅 54%,马梅洛迪日落与蔚山 HD 的比赛甚至只有 3412 名观众,巨型橄榄球球场内大片空座的画面成为赛事尴尬注脚。这种矛盾现象源于国际足联的战略失策:为追求 “最强对决” 的宣传口号,多数比赛被安排在可容纳 5 万至 8 万人的 NFL 球场,远超实际需求的容量放大了观众稀疏的视觉效果。
基米希的观察揭示出世俱杯在美国需要解决的深层问题。国际足联需在商业利益与赛事本质间找到平衡:短期内可调整赛程避开工作日高峰,增加专业足球场使用比例以提升上座率视觉效果;长期则应通过青训合作、社区活动培育本土球迷基础,而非单纯依赖高价营销。正如有评论指出,若给予时间沉淀,当球迷看到球员的投入,赛事热度或能逐步攀升。
对于参赛球队而言,如何主动融入当地文化同样重要。拜仁等欧洲豪门可借鉴迈阿密国际的 “本土化” 策略 —— 梅西、布斯克茨等球星通过参与社区活动、学习英语等方式拉近与球迷距离,这种双向互动或许能为世俱杯在美国的落地提供新思路。
在足球全球化进程中,世俱杯本应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。基米希的一席话,既是对现状的客观描述,也为赛事组织者敲响了警钟:真正的狂热氛围,绝非仅靠资金投入和巨星效应就能催生,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并尊重当地的体育生态与文化土壤。
极速直播NBA